新埔范家桶柑一日遊
(香甜.多汁.無籽.實在有夠好吃的桶柑!)
一、概說
桶柑是芸香科 (Rutaceae) 植物,英名為Tankan,學名為 Citrus tankan Hayata,據推測是寬皮柑與甜橙類之天然雜交種。主要產地包括廣東、福建及台灣,是我國華南地區重要柑桔品種之一。十七世紀隨著先民移至台灣種植。由於昔日華南地區將桶柑儲藏於木桶中作運輸,故又稱之為桶柑,又因台灣早期種植之地區或成熟期而被稱為草山柑、年柑、焦柑等。桶柑樹勢強健,較其他類柑桔對潰瘍病具有耐性,對於環境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雨水較多之地區也可種植。目前台灣地區種植之面積約有5,223公頃,年產量65,548公噸,主要栽培桶柑的縣市包括台北縣、新竹縣、台中縣、苗栗縣、宜蘭縣及台東縣。桶柑果色鮮豔明亮,風味佳,為本省重要年節果品。
(樸實熱誠的桶柑主人 范先生與范太太)
二、主要栽培品種
本省桶柑約有四個品系,分別為普通桶柑、高牆桶柑、海梨桶柑及六月桶柑,目前以高牆桶柑及海梨桶柑種植較多,其中高牆桶柑的無子系統易達成品牌水果生產。各品系特性如下:
(栽種面積廣達一甲多)
(一).普通桶柑:台灣的自生種,樹形扁圓形,果實球形,果小皮橙紅色,果肉緊密,甜味強,但產量較低,成熟期約在農曆之一至二月,又名年柑。
(二).高牆桶柑:也稱桶柑,果型較大,樹高3-4公尺,樹冠球形或半圓形,樹勢強健且產量高,但種於低濕地區則樹命較短;抗潰瘍病力較強,但易受瘡痂病、黑星病及星天牛危害。果實球形,平均果重150-200公克,果皮紅橙色,油胞較大,皮略粗糙,果頂圓且花柱痕小,果肉橙色,平均糖度 10-12 oBrix。高牆桶柑有數個系統,其中之無仔桶柑為翁仁祿先生於宜蘭縣莊坤鐘先生果園發現的優良品系。由於本種之苗木多來自大春農園,又名‘大春種’,其果形大且種子少,產量高,風味優,對環境之適應力強。高牆桶柑目前種植最多,也是作為生產品牌桶柑極佳的品系。
(結實累累. 垂手可摘)
(三).海梨桶柑:樹勢類似桶柑,葉片較寬大,葉形略呈菱形,葉光滑,果實球形,表皮光滑,果色橙紅,果重約150公克,果肉橙色,平均糖度為11 oBrix,果汁率低,酸度低,風味較淡,隔年結果習性強,產量較不穩定。
(四).六月桶柑:特性與一般桶柑類似,但成熟期較晚,同時品質較差,種植較少。
(桶柑園乾燥.乾淨.寬敞.適合全家老小摘取)
三、栽培與管理
(一).氣候與土壤
1.溫度:與一般柑桔生長的溫度範圍相同在12-36℃ 間,但最適合的生長適溫是24-34℃。
2.水分:濕度高之區易得病蟲害,但若水分不足導致水分逆境發生時,則易提早落葉。
3.日照: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之地區才易生產高品質的桶柑果實。
4.土壤:以目前台灣桶柑常用之酸桔砧而言,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3%以上)之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土壤pH最好在5.5-6.5之間,以能均勻供應充足的各種營養要素,且沒有鹽害,電導度在 1mmho/cm 以下,無有害物質及有害生物之土壤最佳。
(保證價格便宜 .還可邊摘邊吃. 真是開心!)
*前往路線~中山高速公路楊梅交流道下~往楊梅方向500公尺天成醫院十字路口左轉~往楊昇高爾夫球場路口方向(有指標)~繼續 行駛到達新埔照東國小門口後~繼續往前五百公尺處即到達主人住家 (立傑傢俱旁邊)
*新埔范家桶柑 預約採果電話:0 9 3 3 - 1 1 1 4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