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稱茶為「荼」,又名檟,茗,荈,皋蘆等。當時的茶樹大都和藥用植物一樣是野生的,多生長在山林地帶,因此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例如四川的蒙頂山,福建的武夷山,雲南的南糯山,浙江的天目山,安徽的黃山,河南的大別山等等。
人工栽培茶樹始於四川,故有「蜀土茶稱聖」之說。相傳在西周早期,四川少數民族曾把巴蜀產的茶當作貢品。
晉代郭璞注《爾雅》中記載:「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西晉詩人張載讚美四川茶「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到了唐代茶已經成了社會的主要飲料。
唐代學者陸羽撰寫了我國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陸羽系統地記述了唐以前的種茶,制茶,煮茶,及飲用的歷史,被後人尊為「茶神」,是第一位茶葉專家。
茶的種類很多,像大家熟知的杭州西湖的龍井;福建的鐵觀音,武夷巖茶;安徽的黃山茅峰,祁紅;雲南的普洱茶,滇紅;江蘇的碧螺春,玉蘭青等等都已經馳名中外。
文人愛茶者不勝枚舉。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主張人有小病,只需飲茶,不要服藥。有詩說:「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同七碗茶。」盧同是歷史上以喝茶聞名的唐代文人,他在《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中,對飲茶的妙處做了淋漓盡致的描寫:「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就是聞名於世,膾炙人口的盧同七碗茶。
好茶要有好水,古人對此非常講究。據著名詩人溫庭筠「採茶錄」記載,湖州刺吏李季卿因公泊楊子驛,慕名陸羽善煮茶,差人召見。刺吏命一士兵划船到江心汲取南酃水(認為此水泡茶第一)。
陸羽有杓子舀了一杓說:這是長江水,可不是南酃的。水倒進缸裡一半,陸羽又舀了一杓,說這才是南酃的水。士兵認錯說:我從南酃提到岸邊,因船搖晃,水失一半,怕被責罵,就隨手向江裡補滿。刺吏聽了,非常佩服陸羽。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對喝茶也做過非常多的描繪,可見他生活中也是個愛茶之人。其中尤以「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一節為妙。眾人因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酒罷遊園賞景,賈母一行來至櫳翠庵。妙玉何等清高之人,對劉姥姥的厭煩自不必說,看她奉給賈母的也只是用舊年蠲的雨水沖泡的老眉君。
只有視黛玉寶釵兩個為脫俗之人,領了去喝體已茶,寶玉也蹭了一回好茶喝。妙玉用的是五年前在玄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來泡茶,吃起來輕浮無比,寶玉等賞贊不絕。喝茶的器具更是古玩奇珍。可見她對品茶之道精通。黛玉品不出梅花雪被她笑為大俗之人。
品好茶,讀好書,茶香伴著書香,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茶香飄渺間,「雜家」的心飛去與古人對話……心靈漸漸進入的是一種佛教中叫「空」的境界,那一刻格外的美麗。
留言列表